前段时间,有一家店铺玩了一手“自杀式操作”。
这家店的服务员先是给顾客选了一只活蟹,顾客确认后服务员本该交给后厨制作,但是扭头把活蟹放回水缸里,从后面拿出了一只死蟹替代。
而且最厉害的是,这个养生鲜的水缸是放在大厅里的,所以服务员这一系列操作很容易被看到。
果不其然,这个事情不仅被看到了,还被当时用餐的一个顾客录下来放到了抖音上。
于是这事在抖音上迅速发酵,献出了数十个100W+阅读的视频。但是这事的主战场并不在抖音上也不在微博上,而是在大众点评上。
很多网友看到这个视频之后,自发的去大众点评上给这个店铺打差评,一时间,这个店铺的评论区就被网友的差评屠榜了。
但是过了没几天,这些差评都不见了,甚至一些3年前的好评都被顶到了前面。
于是网友们开始猜测,是不是大众点评的商家,能够有办法删除本店的负面评价。
在2013年的时候,时代周报就曾经报道过,有位商家“被差评”后,去咨询了大众点评的客服,客服告诉过他,可以与平台进行合作,每月支付3000元合作费用,就能帮他的店铺删除差评、增加好评。
但是在现在,这个业务已经取消了,要知道,现在的大众点评可以说是最严格的点评网站。
有网友试过,让自己的朋友帮忙给自己的店铺打好评,结果不久就被系统删了,他自己推测,是平台内部会检测评论账号的登录手机号、微信号,确定是否在店主的通讯录/微信好友中,如果是,就会判定为是在刷好评。
而这个店铺掩盖“死蟹换活蟹”的差评,靠的正是平台的判定系统。
1
举报
面对差评,店铺方其实有一次申诉的机会。
因为有一些店铺会因为竞争关系,特意给对手的店铺刷差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平台方对商家是有“反黑”的保护机制的。
而这个新闻事件是集中在一天内爆发的,之后,各类官方媒体开始对这条内容进行转发。除了官媒外,还有许多用户进行点评、探店、揭秘相关的内容创作,让“死蟹换活蟹”这事件热度持续了2~3天。
于是,看到这条新闻的网友们自发的给这家店铺刷差评,这就导致发布时间集中并且内容大量相似的负面评论在大众点评中出现。再加上吃瓜群众的账号又以没有等级的“小白号”或等级低的账号为主,这就触发了平台“反黑”的机制。如果当时商家以“竞争对手恶意刷差评”的理由进行申诉,差评被隐藏和删除的几率就更大了。
2
刷好评
其实,在早期的大众点评中,商家刷好评的行为是很频繁的,各种新店只要愿意砸钱,都能刷上大众点评必吃榜等等的各种榜单上。
这种乱象当然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后面大众点评确实做了整改,刷好评的现象没有之前那么泛滥了。
但是,哪怕平台出手整顿,大众点评每月2亿+的月活,哪个商家不眼红?
于是,现在大众点评的刷好评方法开始升级。目前,刷好评的方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抢前排,考量的是单条评论的数据。
想要上精选评价的基础条件是成为优质评价。优质评价又与发布账号的等级、评论字数、图片数有关。
等级越高的账号权重判定也越高,而字数和图片是优质评价的最低要求。
如果发布差评的账号也达到了相同的条件(差评上前排的要求更低),要考量的就是点评内容下的用户互动量。这些互动量,商家可以通过让自己的员工刷或是在网上用1~2块钱一条的方式找真人来互动都可以。
二是利用平台“霸王餐”活动刷好评。许多商家利用平台“霸王餐”活动,用免费或低价的方式邀请用户白吃白喝。本着“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原则,大部分用户哪怕不给好评,也不会给差评。
三是找人刷好评。有一些营销公司(下文用“媒介”称呼),专门做这样的业务。
他们手上会有一些微信群,微信群里全是专门做好评的高等级大众点评用户,这些用户基本上是朋友间互相推荐过来的。
当某些商家有好评需求后,媒介会制作一个申请表格发在用户群里,用户需要填写自己手机号和ID,以及账号等级截图。
如果是需要提升销量和数据的商家,他们会降级用户等级要求,V2~V3就能参加。
如果是想要高质量好评和提升店铺权重,一些商家则会要求V4及以上参加。
之后,媒介会按照用户申请的时间,提前一天给商家第二天的用户信息,一般每天只会安排2~6个用户进行消费,避免好评数量过多被平台检测到。
然后用户会在预约的当天,到店选择商家大众点评中的套餐进行消费,并且在大众点评上下单(在平台下单后评价权重更高)。
之后,用户需要在大众点评中进行(优质)评价,有一些商家会选择用户下单后直接返现,有一些商家则会把钱预付给媒介,媒介收到(优质)评价截图后再返现。
而刷好评的间隔,商家一般会控制在3个月左右,避免相同账号消费间隔过短,平台直接认定好评无效。
所以手上只要有一个V4账号,合理安排好时间的话,白吃白喝一个月(一辈子)是没有问题的。
可以说,有需求的地方,背地里都有交易。
大众点评规则变严,也无法杜绝刷单这一现象的消失,只是让许多想要刷单的商家,增加了更多营销成本。
这些商家的行为,说没问题,但都是踩着平台红线的边缘,说有问题,人家也只是花钱请人吃饭,并且所有操作都符合平台规定。
最后吃亏的,就是那些被好评蒙蔽而来的消费者了。